雨后的北京,大氣而寧靜。
面前的原機械工業部副部長、中國機械 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國家核電技術公司專家委員 會副主任孫昌基,依舊是干凈利落的短發,從容 淡定的言談,“未來隨著能源需求增長及清潔能 源比例的提升,中國的核電工業必將實現大規 模、快速發展。按照13億~15億千瓦的總裝機容 量、人均裝機1千瓦的規模預算,我國的核電工 業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談及核電,剛剛結 束了近兩個小時會議的孫昌基仍談鋒甚健。
核電工業之于孫昌基,或許更像人生坐標上 的一個點。談話間始終伴隨著他對于中國核電工 業的思索,額上的皺紋似在談話節奏中收放,談至興起手上動作不斷,這是性情中孫昌基的特寫鏡頭,透過鏡頭,卻“顯微”出中國核電工業發展的前世今生。
自主化進程加速
從出任國家機械工業部副部長、 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到中銀香港[18.00 1.12%] 副董事長,再到國家核電公司籌備組副 組長、國家核電技術公司專家委員會副 主任、中國電工技術學會理事長,孫昌 基親歷了中國核電工業及裝備制造的成 長歷程中的苦與甜,而在金融領域多年 從業經歷,又似在某種程度上賦予他另 一種將產業納入宏觀經濟思考的獨特范 式,更為理性,更為務實。
2009年9月22日,胡錦濤主席在聯 合國氣候變化峰會開幕式上發表題為《攜手應對氣候變化挑戰》的講話,宣 布中國將大力推行節能減排技術,“到2020年,中國非化石能源將占一次能源 的15%”。2009年11月25日,國務院 常務會議又公布了中國碳減排目標—— “到2020年,中國單位GDP的CO2排放 量比2005年下降40%~45%”。
“在這兩個目標之下,我國的水 電、核電、風電、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的 裝機目標必將呈現不同比例的增長�!� 孫昌基認為,“但是水電的開發由于涉 及到水資源、生態環境、遠距離輸電、 開發成本等問題,目前發展速度較為緩 慢;風電、光伏發電雖然潛力較大,但 發電入網、電價補貼等關鍵環節仍未明 確,相比而言,核電在經濟性、穩定性 等方面則具有較大優勢,未來有望取得 較大規模的發展�!�
自朵蘑菇云在中國升騰而起, 從由零開始到緩慢建設,從適度發展到大力推進,自東南沿海到圈地內陸,我國的核電發展經歷一個個重要的階段和 節點。我國截至去年年底,已核準10個 核電項目28臺機組,預計到2020年,中 國核電裝機容量有望過7500萬千瓦。 “從核電裝機容量和發電量來看, 我國很快將躋身核電大國行列。然而, 核電工業不僅要做大,更要做強�!绷� 孫昌基欣慰的是,目前我國已具備了30萬~60萬千瓦壓水堆核電站自主設計 能力,并在壓水堆核電站設計、設備制 造、工程建設和運行管理等方面積累了 較多經驗。中國的裝備制造企業通過一 條“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技 術路徑,實現了顛覆式的跨越發展。
“就設備制造而言,我們應該承 認在初期我們確實同國外企業的差距很 大,但是隨著近年來機械裝備業加工、 制造能力的不斷提升,我國在核電設備 制造領域的進步神速�!睂O昌基不無感 慨的說。
在多年的工作中,孫昌基秉承“沒 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的原則,“工作 中,他有著務實的方法及態度,作為一 名專家型,他愿意聽取不同的意見 與觀點,并在民主的基礎上集中意見, 切實指導企業的發展�!敝袊姽ぜ夹g 學會名譽理事長周鶴良告訴記者,“涉 及科研、設計、制造、運行等關鍵環節 他都力爭親力親為,力求掌握行業、企 業發展的一手信息�!�
從1984年次出差美國西屋公司 至今,幾十年的時間,孫昌基幾乎走遍 了著名的機械裝備制造企業,實地 的調查研究不僅讓他看到了我國機械制 造業同國外存在的差距,更讓他感受到 了中國核電裝備制造的前進動力所在。
如今,以“三大動力”集團和兩大重型設備集團為代表的制造企業,通過技 術改造、產業升級和新基地建設,制造能 力和管理水平不斷提,在核電裝備制造 領域頻頻打破國外技術壟斷,為我國核電 工業的迅速崛起提供了有力支撐。
“國家核電自主化工作中明確提 出了‘四個自主化’的要求,即實現自 主設計、自主制造、自主建造、自主運 營。”孫昌基稍作停頓,“但是設備自 主化大的難題就是大型鑄鍛件的自主 化,而我國此前在核電大型鑄鍛件方面 長期依賴國外進口,已成為制約我國核 電工業自主化發展的重要瓶頸�!�
以壓水堆核電站的核一級關鍵設備 之一的主管道為例,此前采用第二代核 電技術建成發電的11臺核電機組,其主 管道均使用不銹鋼鑄件,絕大多數都是 從國外采購的,此后國內企業經攻關也 逐漸實現了國產化,而第三代AP1000 主管道整體鑄件則技術難度更,使國 內企業遇到了更大的挑戰。
為攻克這一難題,中國第二重型機 械集團公司(以下簡稱“二重”)歷時 兩年科研攻關,自主突破了第三代核電 AP1000主管道制造的技術難關。
2010年1月11日,國家核電技術公 司所屬國核工程公司與中國第二重型機 械集團公司(德陽)重型裝備股份公司 簽訂了三門核電站一號機組、海陽核電 站一號機組國產化主管道采購合同。
“主管道制造實現國產化,使得 我國第三代核電自主化依托項目4臺機 組的主管道能夠實現國內采購,大幅 降低了主管道的采購成本,與從國外 進口相比可為國家節約8億多元人民 幣�!睂O昌基告訴記者,目前我國開展的AP1000核反應堆壓力容器、蒸汽發生器等主設備的大型鍛件研制、鋼制安 全殼(CV)制造等也相繼取得了重大突 破,主泵、爆破閥等關鍵設備的國產化 工作目前也在穩步推進之中。
“現在看來,在主泵、控制系統 的國產化工作中,我們還將面臨很大的 困難,除此之外盡管近年來我們在核電 閥門領域取得了一些國產化成果,但是 要做到全部國產化,還需要做很多工 作�!辈贿^,對于我國核電設備的國產 化前景孫昌基仍表示樂觀,“進一步提 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突破核電裝備 國產化的薄弱環節需要一個過程,既不 可放慢腳步,也不可急于求成�!�
相比設備的國產化問題,孫昌基認 為當前我國核電工業發展的突出問題在 于核電發展體制不順,制約了我國核電 工業的迅猛發展。
將基礎工業做扎實
人生的某個階段、某個時刻,當他 在人生坐標軸上準確地定位出自己的位 置的時候,他就已在生命上打上了牢固 的烙印,并在生活與工作的體驗的積淀 中,一邊開掘一邊磨練自己的坐標軸的 穩妥性。
對于孫昌基而言,在這條標記著中 國機械工業從無到有,從有到強的坐標 軸上,有著他對于中國機械工業的絲絲 情節,更有其對于中國機械工業實現跨 越式發展的殷切期盼。
一位曾和孫昌基有過工作接觸的業 界專家告訴記者,這些年來他一直堅持 鉆研行業發展的新動向,帶領協會、企業的業務骨干深入行業線,“孫部長對于尖端技術的嗅覺很敏銳,一旦他了解到產業的新動態或者企業技術研 發的新成果,都會將有價值的信息通報 給有關領域的專家、企業,讓他們進行 詳細的調查了解,實時跟蹤行業中取得 的關鍵領域的重大突破。”而這種積極謹慎、務實的工作態度 更突出反映在孫昌基對于我國重型設備 企業的關切上。
采訪中孫昌基告訴記者,此前國內 重型機械廠和主機制造企業未能實現廣 泛合作,“發電設備大型鑄鍛件科研攻 關難度大、周期長、投入大,缺乏主機 廠的支持,相比冶金設備和石化設備來 說,盡管前者價格偏,但是從技術的 難度系數考慮,多數重機廠仍傾向于后 兩種產品的生產制造。”回憶間,孫昌 基遺憾的說,“也正因如此,即使在我國 發電設備制造速發展的5年間,國內重 機廠也沒能把握機會,導致部分大型、復 雜鑄鍛件尚未攻關成功。例如火電設備汽 輪機、發電機每年需要的轉子幾百根中80%以上都需依賴進口,大量的市場份額 和額利潤不得已拱手讓人�!�
為使國內重機廠補上這一“課”, 國家相關部門紛紛鼓勵、支持重機廠進 行技術升級、創新與設備改造。孫昌基 更是頻繁往返幾大重機廠,對這些企業 在核電、水電領域進行的大型鑄鍛件的 國產化項目進行實地調研,特別是就三 大重機廠承接的我國三代核電自主化依 托項目第1、2號機組的反應堆壓力容器 及蒸汽發生器的部分鍛件的制造進度、 產品研制方向等問題同企業多次進行交 流,并就企業發展中遇到的問題多次奔 走于有關上級主管部門間,為企業尋求技術攻關費用、政策等多方面的支持。
“孫部長常常是前一天晚上坐飛機趕到企業,第二天一早便聽取班子 成員的工作匯報,并且堅持每次到車間 實地考察,當天晚上再不辭辛苦的坐飛 機返回北京。”重型機械股份有限 公司(以下簡稱“一重”)大連棉花島 基地的一位工程師告訴記者,“工作中 他是平易近人的,企業發展中遇到的再 小的問題在他那里都是大事情,每一次 調研中他都會詢問企業此前遇到的問題 的解決情況,那種認真、負責的態度也 常常感染了我們的員工。”
值得欣慰的是,幾大重機廠在此 過程中也積極響應國家產業結構調整政 策,將核電業務作為產業結構調整與升 級的突破口,實現企業業務結構優化、 全面提升核心競爭力的戰略部署。
以一重為例,企業圍繞二代改進型 和第三代核電鑄鍛件的國產化工作,加 大技術升級及設備改造力度,使企業在 冶煉、鍛造成型、熱處理、機械加工、 焊接、無損檢測等均取得了一大批突破 性的攻關成果,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 識產權的專利或專有技術,除此之外, 企業還在鑄造及熱冷加工方面,新建廠 房及數控臥車等設備,從而進一步實現 核電產品和電站產品的專業化生產。
“取得今天的成績,重機廠付出 了很多的人力、物力、財力,在冶煉、 鍛造、熱處理、粗加工等關鍵步驟都進 行了大規模的技術改造,如今工廠和 以前相比,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 化�!闭劶斑@些,孫昌基神情中流露出 的盡是自豪�!澳壳岸倪M型大型鑄 鍛件的技術難關都已得到攻破,第三 代AP1000大型鑄鍛件在技術水平、性 能、精度上要求更,但國內企業在此方面已取得突破性進展,尤其是一重,現已成功攻關通過三代AP1000所有大 型鍛件產品,其中難度大的常規島汽 機低壓轉子毛坯也有望在今年下半年實 現合格供貨�!�
“下一步,就需要重機廠進一步 實現穩產、按期保質交貨,建立健全一 整套核電產品質量保證體系,降低廢品 率,嚴格控制核電產品質量管理、工藝 等。”孫昌基告訴記者,目前在三代 AP1000的大型鑄鍛件生產方面還存在 一個問題,就是后期AP1000機組設計 的國產化過程將導致大型鑄鍛件設計標 準的變化,“未來,幾大重機企業還將 結合自主化三代AP1000技術,使產品 在原有攻關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設計、 提產品質量。”
同所有老一代的電工人一樣,我國 在大型鑄鍛件領域取得任何一點進步都 讓孫昌基有著發自肺腑的驚喜與自豪, 但以往的沉痛教訓也讓他有著隱隱的憂 慮�!耙坏﹪鴥绕髽I在某些關鍵領域實 現國產化,外國同類企業馬上實行產品 降價,有時其價格甚至低于國內企業, 而用戶企業看到這樣的情況,不顧此前 國內企業為實現國產化付出的種種艱 辛,轉而去購買國外產品,這也間接造 成了制造企業技術改造動力不足�!�
為了避免這種局面在核電領域再 次發生,孫昌基大大小小的行業會議上 都要反復叮嚀幾大主機企業要支持國內 重機廠,“不要看到國外降價了,就一 門心思的跑去國外購買大型鑄鍛件,一 定要大力支持國內重機廠的技改項目的 投產使用�!绷硪环矫�,他一次次周轉 于幾大重機廠之間,督促其加大體制改 革力度,在管理上下功夫,不斷提企業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從而在生產能力、產品質量上保證國家建設對電站鑄 鍛件的需求,進一步提企業的國際競 爭力。
“以前,我國大型鑄鍛件發展的一 個限制因素是裝備能力較差,這兩年無 論是技術、還是裝備,國內企業都提 很快。所以盡管有所擔心,但是我相信 在未來在基礎工業我們實力會越來越扎 實,我們的企業會越來越優秀。”孫昌 基目光如炬,言辭堅定而有力。
創新驅動管理效
2010年,孫昌基開始他在電工行業 的又一征程。1月22日,中國電工技術 學會第七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在北京召 開,經過投票選舉,他當選為學會新一 屆理事長。
如今的孫昌基身兼多職,工作之繁 忙自然無法避免,但對于在中國電工技 術學會的工作,他仍求盡心盡力,上到 學會的重大事項,下到學會人員的績效
考核工作,他都一一過問。“電工技術學會的工作也有其意義及難度所在,我 不愿去談及更多深層次的東西,我更希 望能認真的解決、處理好當下學會、企 業存在的實際問題�!�
“其實不僅是企業需要深層次的改 革,學會作為國家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 部分更加需要改革,實現企業化管理, 從而真正做到為行業、企業服務。”談 及未來的工作重點,孫昌基表示,下一 階段電工技術學會將針對電工行業在發 展中需要關注的科學技術問題,抓住國 家能源結構調整和電工行業大發展的有 利時機,組織專家深入調查研究,努力 擴大咨詢服務領域,向政府有關部門提 供水平的調研咨詢報告,并通過開 展的咨詢活動及專項課題的研究,向行 業、企業提出有針對性、前瞻性的政策 建議。
此外,在不到四個月的學會理事長 的工作中,孫昌基發現在電工領域,我 國協會眾多,且負責項目、領域或有重 復,“希望以后可以更多的加強學會、 協會間的合作交流,大家勁兒使在一 起,形成促進電工行業發展的合力�!�
“‘十二五’期間,電工產品將不斷向節能、效方向發展,核電僅僅是其中的一個方向。低碳經濟是大勢所 趨,電工行業再延續以往發展耗能裝 備的發展路徑已不可能了,這就要求企 業關注低消耗、效率的產品的研發, 如風電、太陽能光伏,更進一步也包括 核聚變、小太陽、電動汽車等領域的產 品研發與創新�!睂O昌基強調指出, “也正是基于這樣的新形勢與任務,才 需要學會、協會等組織不斷提的整體 的服務能力,不斷創新工作模式和服務 方式,從而適應電工行業發展的新要 求。”
…… 如果說核電僅僅是孫昌基人生坐標的一個點,那么點點相連,或許他徑直按 自己所堅持的道路大步邁進的人生中收獲 真正的滿足與充實,就變的清晰可見。
采訪結束時,孫昌基為了一再被拖 延的受訪時間而向記者致歉,而后步伐 匆匆的趕赴另一個會議地點。受訪中,68歲的孫昌基鮮少提及自己,甚至毫無 顧忌的笑談自己已然一名“卸任的副部 長”,但對于眼前這個身體健碩、精神 矍鑠,對于這個行走在中國機械工業的 執著的思考者、實踐者、探索者而言,我們理應心懷更多崇敬與期待。(張 磊)
孫昌基,1942 年出生,1966 年 9 月畢業于清華大學,研究員級級工程師。1968 年 1 月進
入四川東方汽輪機廠工作,歷任科長、車間主任、副廠長、廠長等職務。1991 年 7 月調任機械 工業部生產司副司長,1993 年 4 月任國家機械工業部副部長。1998 年 4 月任國家機械工業局常 務副局長(副部長級)。1999 年 1 月起任中國銀行[4.05 0.00%]黨委副書記、副行長(副部長級)。1999 年 9 月 至 2001 年 8 月兼任中國東方資產管理公司總裁。2000 年 11 月起任中國銀行副董事長,2001 年 9 月起兼任中銀香港副董事長,并于 2003 年 6 月起兼任中國銀行紀委書記。自 2004 年 8 月起專任 中銀香港副董事長,兼任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國家核電技術公司專家委員會副主任。
2010 年 1 月,任中國電工技術學會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