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三方面都需思維創新。
創新思維是所有創新的一把鑰匙。思維是一個人或一個群體大腦中的“軌道運行圖”。有什么樣的思維就會按什么樣的&ldqu
凡墻都是門,不創新有門也闖不出新路。過剩中的競爭就看誰能“破壞性地創新”,破墻開門。
“沒有夕陽產業,只有夕陽產品”“不怕產品過剩,就怕思維也‘過剩’,只要用創新思維戰勝‘過剩’思維,夕陽產品也會找到朝陽銷路”。
據一家媒體報道,“2012年我國工業增加值占總產值的23%,而日本為31.8%,美國是38.4%”。這充分說明,我國提工業增加值含金量余地很大,但其出路首先是在提管理能力或在夕陽產品中創新出朝陽銷路,如鋼鐵業打開城鎮化市場。其次是提創新夕陽產品的含金量提附加值。再次是創新開發新產品。
這三方面都需思維創新。
創新思維是所有創新的一把鑰匙。思維是一個人或一個群體大腦中的“軌道運行圖”。有什么樣的思維就會按什么樣的“軌道運行圖”創業,而絕不會“脫軌”行事。中國要消除產能嚴重過剩,重要的是樹立創新思維意識。
創新思維說到底,是一種顛覆傳統理念的“視墻為門”、“破墻開門”的思維方式。這種思維方式大的差異性是敢于打破條條框框的奇思異想,別出心裁地思考問題。翻開歷史上的科學發明家、創新人物、創意產業的創意者等,無不如此。牛頓、瓦特等不勝枚舉,喬布斯則更為突出,多次被除名或自動離開公司而后又返回,特立獨行地開發出蘋果產品。英特爾總裁格魯夫說過一句名言:只有偏執狂才能生存和創新。
如何樹立這種創新思維呢?企業家和管理層首先要在大腦中儲存發達國家創新的“知識單元”和“教訓單元”等知識,并研究透中國工業產能過剩的實情。第二運用互聯網及大數據等收集各國的大量信息。當這些信息折射到人們的大腦的時候,要把這些信息同大腦中的各種“知識單元”設法“接通”,在“接通”之時創新出新思想、新思路和新政策等,這樣創新思維就有可能形成。袁隆平在研究新雜交水稻時,已儲備了大量水稻的知識,母本稻有了,就缺一種公本稻與之雜交,有一天夜晚,他在野外意外地發現了一株強壯的野生公本稻,如獲至寶。他把知識與信息“接通”,再加上他多年的創新研究,終于研究成功了畝產千余公斤的雜交新水稻,這種科技創新,使中國乃至水稻畝產達到了近千公斤,創造了奇跡。
如果說創新思維是消除產能嚴重過剩的一把鑰匙的話,那么開發和制造新產品就是打開創新發展的大門。打一個不恰當的比喻,創新思維是燦爛的思想之花,新產品是創新思維的豐碩之果。消除產能嚴重過剩終要落實到開發和制造出具有科技水平的新產品來。美國及德國在完成工業化之后,之說以能夠跨入發達國家的行列,正是因為他們都開發和制造出了許多具有科技水平的先進產品,擁有大量級的品牌,并形成了產業化集聚化的生產經營。中國消除產能嚴重過剩,也非走這條路不可。在這方面,我國的航天工業是一個典范,作為企業轉型發展海爾也是一個案例。當傳統家電產品市場受阻后,海爾開發出空氣電路接通的電器產品,開發出了適合歐美市場的新型家電產品,同時在美國建廠并跨國兼購一批美國及日本企業。在管理及經營模式上創新出“斜坡理論”、“日清日畢”、“人單合一”等管理新模式。又提出了“沒有成功的企業”只有“時代企業”的創新企業經營理念。
創新是一臺發動機,惟有創新才能驅動轉型發展。對傳統體制及過剩產能而言,對企業家而言,只有秉承熊彼特所說“企業家的工作是創造性的破壞”的理念,堅持張瑞敏的“視墻為門”式的創新,才能打造中國工業經濟的升級版。